读书这件事,全靠凌晨一点的留言
生活有时像一盒巧克力,总藏着未知的惊喜;有时像一根水管,说崩就崩,毫无征兆。
前几个月,那应该是夏天吧,我可能正在玩游戏。刚开始的时候,只感觉脚底有点潮呼呼的,也没低头看,嫌弃地把脚搭在桌子沿上。不知道过了多久,我突然想起身喝点水。卧槽,家里汪洋一片。应该是夏天吧?啊,对,肯定是夏天,卧室没空调,我索性在客厅铺凉席打地铺。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,整个地铺已经变成了‘水漫金山’。
那天炒菜的时候,锅粘住了。刷锅的时候手一抖,几个月来头一回把水龙头拧到了热水那边。管道老化,经不住突然的热水的冲击,悄悄地裂开了一点。水是静悄悄地漏的,灾难却来得迅雷不及掩耳。
《黑暗森林》里有这样一个片段:罗辑在沙漠中思考,人类依赖计算机模拟来预测未来,并计划建造更强大的计算机。然而,罗辑意识到,哪怕模拟得再精确,也无法还原人类个体那微小的行为与复杂的情感。读到这里,我就想到了客厅里那片“汪洋”的场景。自己不经意间一个小动作,再加上一点疏忽,就能引发这么大的偶然后果:我学会了换水龙头和换水管。
别问我这篇文章的逻辑在哪里,因为它压根没有逻辑。如果说生活像巧克力,那这篇文章就是巧克力撒了一地,猫踩过一脚后留下的图案——乱得毫无章法,但仔细看还挺有意思的。四天把《三体》九十万字看完了,这就是小说一下子看太多的后遗症吧。其实是在感慨另一个故事。
去年这个时候就计划着今年读书,四个月过去了,我没动静。十个月过去了,书也没动静。然后,十一月,事情突然变了——我不是开始看书了,而是看了一个游戏UP主的视频。视频是一个我关注了一年多的开发UP主发的,内容是他学编程的分享,视频巨长,一个多小时。我对 F# 和函数式编程压根没兴趣,只点开看了开头20秒和结尾1分钟,顺手留了个言。

那是凌晨一点,夜色沉得能听到钟摆的声音,留言纯粹是为了抖个机灵,然后就睡了。引用一句前段时间流行的话:
此时的我还不知道,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转动。
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第二天我就开始看书了。两个月过去了,又是凌晨一点多,我合上了《死神永生》的最后一页。鬼使神差地打开电脑,数了数,今年刚好看了十五本书。这个数字好熟悉,一股尘封已久的记忆涌上心头。我找到了忘却了十个月的、一年前的笔记,那是去年元旦时给自己列的2024年十八个 Flag 。我给其中一个打了对勾——也是唯一一个被打上的对勾。
- ~~看完15本书 ~~
这一对勾,让我恍惚间觉得自己像是穿越到了另一个平行宇宙,那个版本的我似乎过得更加“正经”。
而那天的UP主视频,就像生活随手递过来的一颗巧克力,没想到里面藏着我未曾料到的动力。也许我们都习惯在生活的汪洋中划水,但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、微不足道的浪潮,能悄悄地推着人向前。就像那句老话说的——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,然后,我们的世界开始改变。
所以,生活到底像什么呢?像水管,会在某一天毫无征兆地崩掉,带来一片汪洋;还是巧克力,总会在某一颗里藏着惊喜?我不知道答案,但至少今年,那一颗巧克力的味道,居然是橘子味的,橘子最好吃了。